Tag Archives: Metaphor 隐喻

锚定技术:如何在极端情绪中让自己平静下来度过它?

这是一个简短的“锚定”(dropping anchor)录音,适用于当您感到强烈的情绪并希望将自己引导到当下、此时此地的情况,并很好的面对/充分利用您所处的情况。(理想情况下,您必须已经和我在会谈中做过这个练习。)

5分钟锚定录音

基本上是以下几个步骤:

  • 注意并承认您的痛苦想法。你在想什么?头脑说些什么? (“我注意到我在想我不够好,我是失败的人”)
  • 注意并确认您的感受和情绪。您的身体感觉如何? (沉重的胸口?肩膀绷紧?头痛?麻木?手冰冷?等等)
  • 回到您的身体,坐直/站直,感受脚下的地板在支持着你;将指尖放在一起,舒展一下,呼吸几下。
  • 用您的感官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。您能看见什么?你能听到什么?您可以触摸/品尝/闻到什么?(比如:识别您能听到的五个声音?)
  • 行动:既然您已经处于这种情况下了,那么您可以做些什么来更好的利用此时此地呢?

请注意,没有必要完全遵循这些步骤。当我练习时,我并不会跟着步骤进行。有时您可以快速执行,甚至在30秒内重复几次。

重要的是要注意,疼痛并没有消失,但是不管头脑在说什么,您的感觉如何,您仍然可以注意到还有很多其他事情正在发生(痛苦是整个环境中的其中一部分,可以选择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痛苦上),并采取有效行动朝着更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迈进。

English version of Dropping Anchor

面对焦虑

焦虑就像一只老虎,你为了避开它,减少它可能对你造成的伤害,你给了它一块肉,希望它吃了肉可以离开。是的,它可能离开一会儿,可是,猜一猜,给了它那块肉以后,它真的不再回来了吗?可能一两个小时,可能一两天,这回它又饿了,可能更饿了,更强大,要更多更大块的肉。

焦虑也一样,你越是逃避它害怕它,越是为了它作出不必要的牺牲(害怕在社交场合被拒绝,干脆不去参加舞会;担心无法把工作做好,花更多的时间在担心而不是完成工作,甚至最后真的无法完成),它下一次再出现,只会变得更强烈,让你更不舒服、更恐惧、更害怕。

可是如果你选择和焦虑处在一起,它固然让你感到不舒服,但它并不危险,一段时间后,你的焦虑感会开始下降,下次再面临一样的处境,你也不再那么焦虑,即使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焦虑,你的头脑也能告诉你,基于上次相处的经验,其实这个焦虑感可能让你感到不舒服,但它并不危险,你并不用逃避它。

那不逃避,就是怎么做呢?如何直接面对它呢?如何接受情绪呢?首先告诉自己,这感觉可能让你感到不舒服,但是它不会对你造成伤害。你可以感受一下它处于身体的哪个部分,比如胸口闷闷地,颈项后方有点紧、心跳有点快、或肚子有些不舒服等,识别它们,并容许、允许它们存在于那里,就像一个朋友带了一个你不太喜欢的客人来到你家一起聚餐,但你并不因此把他赶走,或者为了他一个人,不去招待其他客人,你还是允许他的存在,继续享受你的聚餐、继续做你想做的事。对任何情绪,其实都一样,都可以这么做。

精神药物的角色

摘自马大元医师的<心灵影像的力量>-

精神药物就像救生圈,当一个人掉进水里快要溺死了,这时如果指导他游泳的技巧,绝对是缓不济急。此时,他最需要的,是有人赶紧丢一个救生圈给他,让他尽快脱离溺水的痛苦与危险。

脱离溺水危机之后,这个人痛定思痛,开始下定决心学习游泳。一开始,因为没有信心,仍需一个游泳圈的辅助。等到学会游泳以后,游泳圈就是累赘了。。。你有看过奥运选手戴着游泳圈参加比赛吗?

精神药物的角色也是如此,在你最痛苦,无助的时候,可以提供最即时的协助。危机解除之后,治本之道就是学会情绪调适的技巧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游泳圈(药物)仍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。等到你的情绪调适技巧熟练了,游泳圈(药物)就是多余的了!


很多人会以为吃了几个星期的药,比较舒服了,就擅自甚至不听劝告停药(在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,就放弃游泳圈了)。非常幸运的,可能这辈子也没再复发;比较幸运的,可能过了几年才回来了;但是大部分,在几个月内,面对重大生活巨变或压力时,就又再溺水,又需要游泳圈(药物)了。

另一种情况,病人开始服药后,就产生依赖性,习惯了游泳圈的便利与安全感的。有些倒是乐意,反正舒服,经济也能承担。有些呢,则会责怪医生责怪自己责怪家人,开始了这药,就停不下来了。问题是,药物是可以平衡头脑里的传输物质,但是你自己呢?你努力了吗?只单靠药物就能完全痊愈不再复发吗?

所以我特别觉得这篇<游泳与游泳圈>写得特别好。不能只靠药物,在觉得比较舒服后,就开始学习调适自己,调适情绪,调整生活步调,学习如何抗压,多做运动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等。